2021年至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2年1~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實現銷量528萬輛,同比增長1.1倍,滲透率更是達到24%。乘用車市場的變化,為商用車新能源轉型提供了許多思考,也證明新能源汽車產業變遷的速率不是勻速前進,而是在某一節點爆發式發展。商用車新能源發展的緊迫性與必要性,已是不爭的事實。
雙碳戰略下,我國能源結構持續向低碳化發展,商用車碳排在汽車總碳排量中占比56%,成為交通領域推動碳減排的重中之重。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明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
與此同時,隨著政府鼓勵政策出臺、產業基礎借力和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加速成長,在商用車企業的積極性和社會資本的加持助力下,新能源商用車高速增長的窗口期已開放。在這一背景下,城市運營維護和建設用車、城市及城間物流車以及港口經營、生產作業、干線物流等場景,將爭先實現新能源商用車的規模化發展。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近幾年市場滲透率逐年提高,政策、市場對商用車能源轉型提出新的技術和市場需求。與乘用車市場相比,新能源商用車市場面臨許多相同但又特殊的問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介紹,與乘用車相比,商用車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道路上面臨行業及產品政策、標準、法規落后的問題,同時,充電換電、加氫站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緩慢,燃油車產能與新能源汽車產能的有效利用問題,如何避免造成新一輪的產能過剩,都為商用車新能源汽車轉型提出要求。
政策、市場、能源等外部環境與行業技術、供應鏈都要求新能源商用車快速市場化發展。對福田為代表的中國商用車企業來說,抓住新能源汽車機遇,制定新的適應市場化的新能源汽車戰略,是擺在企業面前的頭等大事。
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飛速發展,有效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的迅速發展,而強大的產業鏈基礎,已經實現乘商共享,為中國新能源汽車保駕護航,不斷孕育新的發展機遇;同時,隨著技術的進步,行業成熟度的提高,商用車客戶心理正在發生變化,新能源商用車已實現“破壁”,進入成長期,因此,如何抓住新能源商用車轉型機遇,是時代與市場向以福田汽車為代表的中國商用車企提出的新課題。面對商用車新能源轉型的重要窗口,福田汽車高度重視,緊抓窗口期。
11月17日,福田汽車召開2022年第二次新能源專題會,將新能源汽車作為福田汽車未來戰略發展重心,并將“中國新能源商用車銷量第一”定為企業發展的新目標。明確“2025年10萬輛”銷售目標,帶動福田汽車全體系加速向新能源方向轉型。
在商用車新能源轉型的浪潮中,福田汽車先發優勢明顯,在規模、產業鏈、技術、研發、產品、品牌、銷售等方面,都建立起了堅實的優勢。作為最早開展新能源汽車研究的商用車企業,福田早在2003年就啟動了新能源技術研發,2008年成立福田新能源汽車設計制造產業基地,2018年成立智藍新能源事業部。福田汽車在過去數年中創造了多個新能源商用車第一,第一個氫燃料客車公告、第一個氫燃料物流車公告、首款液氫重卡、氫燃料客車首次服務奧運會、515臺氫燃料客車服務冬奧會,福田汽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面對外部市場機遇和內部產業挑戰,北汽集團總經理張夕勇對福田汽車新能源轉型提出要求。在張夕勇看來,堅持新能源發展不動搖,關系福田發展大計,全體福田人必須凝心聚力,集中人才優勢、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全力支持新能源業務發展。
為此,福田汽車面對出行場景、使用模式、技術特點與成本等方面制定出適應商用車市場環境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思路,從技術路線、技術體系、業務體系、產品布局、使用場景等全方面規劃,一系列布局讓福田在新能源商用車市場取得發展先機。
汽車工業需要產業鏈支持,同時又能帶動產業鏈發展。在發展新能源業務的過程中尤其要注重產業鏈的布局和發展。福田汽車展現“鏈長”擔當,加快完善新能源產業鏈布局,向高附加值的上游零部件和下游生態圈全面延伸。在核心“三電”零部件、氫燃料、整車及零部件生產進行布局。與此同時,福田汽車加強下游生態體系建設,孵化綠電、綠氫、換電等一系列業務。
福田汽車提出“新能源商用車第一”不僅是目標,也是商用車市場轉型的要求。乘用車市場的變化已經證明新能源業務不是勻速發展,面對新能源商用車高速增長的窗口期,福田汽車以前瞻性的戰略定力緊抓時代機遇,把新能源業務推上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預約試駕請掃碼】
親,試試微信掃碼分享本頁! *^_^*